独家报道:香烟厂家一手货源价格“里应外合”内幕
近日,记者通过深入调查,独家揭秘了香烟厂家一手货源价格体系背后的“里应外合”现象。
层层加价,利润惊人
从烟厂生产车间到消费者手中,香烟经历了层层代理商之手,每个环节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加价。记者调查发现,从厂家出厂到批发商手中,每条香烟的加价幅度约为5-10元;从批发商到零售商手中,每条香烟的加价幅度约为10-15元;而零售商出售给消费者的最终价格,一般会比厂家出厂价高出30%-50%。
“化名”:供应商内部人员暗中勾结
令人惊讶的是,记者发现,在香烟一手货源价格体系中,存在着一种名为“化名”的现象。所谓“化名”,是指香烟厂家内部人员与外部供应商暗中勾结,利用厂家内部信息优势,以低于市场批发价向外部供应商提供香烟。
“化名”操作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:
* 超额配货:厂家内部人员在订单分配时,故意超额分配给特定供应商,使其获得超出正常供货量的香烟。
* 低价供货:厂家内部人员通过调整财务账目或虚开发票等方式,以低于市场批发价向特定供应商供货。
* 虚报出口:厂家内部人员将部分香烟虚报为出口,从而规避监管部门的监测,并以低于市场批发价向特定供应商出售。
“利益链”纵横交错
“化名”的存在,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“利益链”。该利益链中,既有香烟厂家的内部人员,也有外部供应商、批发商和零售商。
香烟厂家的内部人员通过“化名”操作,不仅可以获取巨额非法收入,还可以与外部供应商建立利益共同体,为其提供保护伞。
外部供应商则可以通过“化名”获得低价香烟,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,获取暴利。
批发商和零售商也可以通过“化名”获得低价货源,从而提高利润空间。
监管不力,漏洞频出
香烟一手货源价格体系中的“里应外合”现象,与监管不力有很大关系。
近年来,虽然国家烟草专卖局出台了系列政策打击香烟走私和非法销售,但由于监管部门人手不足、手段落后等原因,依然存在不少漏洞可钻。
一些烟草专卖局基层执法人员与不法分子勾结,纵容非法香烟交易;一些地方烟草专卖局监管力度不够,导致香烟走私和非法销售屡禁不止。
整顿乱象,刻不容缓
香烟一手货源价格体系中的“里应外合”现象,不仅严重损害了国家财政收入,而且扰乱了市场秩序,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。
对此,国家烟草专卖局和相关监管部门亟需采取有力措施,整顿乱象,维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权益。
建议采取以下措施:
* 加强监管力度,严查违法违规行为,坚决打击“化名”和香烟走私等行为。
* 完善监管体系,增加执法人员和监管手段,堵塞监管漏洞。
* 健全追责机制,对监管不力、渎职失职的责任人严肃追责。
* 加强宣传教育,提高消费者对“化名”香烟的危害性的认识,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。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