低价货到付款的厂家“狼吞虎咽”,消费者权益遭侵害
近日,随着低价货到付款(COD)模式在电商平台的兴起,大量不法厂家借机谋取暴利,消费者权益屡遭侵害。
质量低劣,货不对板
一些不法厂家以低价为诱饵,吸引消费者下单。然而,收到的商品往往质量低劣,与宣传图文严重不符。消费者张女士在某平台上购买了一件标价49元的羽绒服,收到货后发现面料粗糙,内胆薄得可怜,与商家描述的“高品质羽绒”相差甚远。
虚假宣传,诱导消费
不法厂家利用消费者贪便宜心理,夸大宣传商品功效,甚至制造虚假评价,诱导消费者下单。王先生在某平台上购买了一款“特效祛疤膏”,商家声称使用后疤痕能“瞬间消失”。结果使用后,疤痕没有丝毫改善,王先生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。
货到付款,无法退货
为了逃避监管,不法厂家往往采用COD模式,要求消费者先付钱再发货。一旦消费者收到货后发现问题想要退货,却发现无法联系到商家,甚至被拉黑。李女士在某平台上购买了一款“网红瘦身茶”,收到货后发现是三无产品。联系商家要求退货,却直接被对方拉黑,损失了近千元。
售后无保障,消费者维权难
不法厂家往往没有实体店,消费者遇到问题后难以维权。即使消费者通过投诉平台或工商部门进行申诉,也往往面临取证难、维权成本高等问题。杨女士在某平台上购买了一款“智能扫地机器人”,收到货后发现机器无法正常工作。联系商家多次,对方均以各种理由推脱,最终杨女士只能自认倒霉。
监管缺位,助长乱象
电商平台监管缺位,助长了COD乱象。一些平台没有对入驻商家资质进行严格审核,导致不法厂家有机可乘。同时,COD模式下的商品难以溯源,也给不法厂家提供了逃避监管的空间。
消费者应谨慎购买,注意维权
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,消费者在选购COD商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:
* 选择信誉良好的平台和商家。
* 仔细查看商品详情和评价,避免被虚假宣传误导。
* 谨慎付款,建议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,保留付款凭证。
* 收到货后及时验货,发现问题及时联系商家。
* 如商家拒绝退货或退款,可向平台投诉或寻求工商部门帮助。
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,严厉打击不法厂家,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。电商平台应完善审核机制,加强对入驻商家的资质审查。同时,消费者应提高自身维权意识,不贪便宜,谨慎购物,共同营造诚信公平的购物环境。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