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供出口的烟为何便宜?“深明大义”的背后剖析
近日,媒体报道称,专供出口的香烟价格远低于国内市场售价,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。这一现象的背后,藏着复杂的经济、税收和政策因素,以及一种“深明大义”的思维模式。
经济因素
专供出口的香烟价格低廉,主要原因是生产成本和市场需求差异。
生产成本:专供出口的香烟通常采用较低等级的烟叶,加工工艺也相对简单,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。此外,出口企业享受政府退税等优惠政策,进一步降低了成本。
市场需求:出口香烟的主要市场是发展中国家,这些国家对香烟的需求量大,但价格敏感度较高。因此,出口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,往往以较低的价格出售香烟。
税收因素
烟草制品在我国是高税收商品。根据现行政策,国内卷烟销售需缴纳消费税、增值税等多项税费,这导致国内香烟价格高企。
而专供出口的香烟则享受税收优惠。出口企业只需缴纳少量的出口关税,免除了国内各种税费,大幅降低了成本。
政策因素
我国政府对烟草行业实行严格管制,包括限制国内香烟产量和销售渠道等。为了平衡国内和国际市场,政府允许出口企业生产和销售专供出口的香烟。
这种政策既保障了国内香烟供应,又促进了烟草出口创汇。同时,专供出口的香烟免税出口,也减轻了国内税收负担。
“深明大义”的思维模式
在专供出口烟便宜现象的背后,还有一种“深明大义”的思维模式。一些人认为,出口香烟价格低廉,是因为企业“顾全大局”,牺牲国内利润换取国际市场份额,为国家创造外汇收入。
这种思维模式强调的是国家利益优先,认为企业有义务为国家做出牺牲。然而,这种思维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:
损害国内消费者利益:专供出口烟便宜,国内烟民却要承受高昂的烟价,这显然是不公平的。
影响产业健康发展:低价出口香烟会削弱国内烟草企业的竞争力,限制其发展空间,不利于产业的健康发展。
违背市场规律:商品的价格应由市场供需决定,政府干预过多,容易扭曲市场,造成不公平竞争。
建议与展望
针对专供出口烟便宜现象,有必要进行深入探讨和改革,以平衡各方利益,促进产业健康发展:
合理调整税收政策:平衡国内外香烟税收,既保障国家税收收入,又降低国内香烟价格。
缩小价格差:通过适当调控,缩小专供出口烟和国内香烟之间的价格差距,保护国内消费者利益。
加强监管:加大对出口香烟的监管力度,防止非法流入国内市场,损害国内烟草产业。
支持产业转型:鼓励烟草企业转型升级,提高技术水平和品牌价值,在国际市场上提升竞争力。
专供出口烟便宜现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,需要从经济、税收、政策和思维模式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。只有通过科学决策和合理改革,才能既保障国家利益,又不损害国内消费者和产业利益,促进烟草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。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发表评论